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在休息狀態下的腦部活動中超低頻波的功用為何?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jiunn36    時間: 2018-8-18 12:16 AM     標題: 在休息狀態下的腦部活動中超低頻波的功用為何?

     [attach]124601573[/attach]
  每隔幾秒就有一波電生理活動流經大腦﹐如同波濤在海洋中起伏。數十年前﹐科學家以功能性磁共振造影(fMRI)掃描人類與其他動物在休息狀態下的腦部﹐首度偵測到這些腦部訊號﹐但該現象若非被視為腦中電生理「雜訊」﹐就是當成更快速的腦部訊號加總的結果﹐因此受到忽視。現在一項測量小鼠腦中這些超慢波動(小於0.1赫茲)的研究顯示﹐這是腦部的一種獨特活動﹐取決於意識狀態。但這些腦波從何而來、功能為何﹐仍懸而未解。
  fMRI可以偵測腦部的血流變化﹐一般認為這些變化與神經元活動息息相關。美國聖路易華聖頓大學醫學院的放射學暨神經學教授賴可(Marcus Raichle)說﹕「當受試者進入fMRI儀器﹐單單是看受試者未做任何事時的腦部訊號﹐就會發現訊號十分混雜。」賴可是今年4月發表在《神經元》(Neuron)的這篇新研究的資深作者﹐他說﹕「此研究凸顯這些休息狀態的腦部活動非常重要﹐這類fMRI訊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」。
  為了找出腦內發生了什麼事﹐賴可的研究團隊運用結合鈣離子與血紅素的造影術﹐透過螢光分子來偵測分子層級的神經元活動﹐並藉由電生理儀器來記錄不同皮質層神經元的電生理訊號。他們測量了清醒小鼠和麻醉小鼠﹐實驗的清醒小鼠是在暗室裡的迷你吊床上歇息。
  該研究團隊發現﹐超慢腦波會穿過清醒小鼠的大腦皮層﹐而在麻醉小鼠腦中﹐超慢腦波會改變方向。研究人員表示﹐這些腦波跟所謂的δ波(介於1~4赫茲)和其他高頻腦波迥然不同。賴可表示﹐這些超慢腦波可能對大腦運作方式至關重要。他說﹕「以美國普吉特峽灣(Puget Sound)的波浪來比喻﹐狂風暴雨時﹐這些波濤拍岸﹐上頭出現滔滔碎浪。」這些「波濤」讓大腦皮質比較容易活化﹐亦即較容易形成「碎浪」。
  其他研究人員讚揚此研究方法﹐但是懷疑超慢腦波跟其他腦波截然不同。未參與此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朱克曼研究所生醫工程學教授希爾曼(Elizabeth Hillman)評論﹕「我認為不該貿然斷定﹐在休息狀態下fMRI所測量的訊號代表腦部其他特性﹐而且與皮質各區較高頻率的波動無關。」希爾曼在2016年發表了一篇研究﹐發現休息狀態下fMRI訊號不只來自低頻神經元活動﹐還有各種頻率的神經元活動。
  我們必須進行更多研究﹐抽絲剝繭找出不同類型的腦部訊號有何關聯。「這類模式十分新奇。」希爾曼說﹕「這類模式究竟為何物﹐我們還沒什麼頭緒。若要一探究竟﹐實在困難。」。



作者: q80885    時間: 2018-8-18 06:10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w489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